医学 ·

生理学知识点归纳-第五章:呼吸

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。包括:肺通气和肺换气;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;内呼吸或组织呼吸,即组织换气。

一.肺通气

1.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:

⑴外呼吸: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;

⑵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;

⑶内呼吸。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,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运动,平静呼吸(安静状态下的呼吸)时吸气是主动的,呼气是被动的;用力呼吸时,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。吸气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外肌,呼气肌主要是肋间内肌。

2.肺通气阻力: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,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,弹性阻力是指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(主要是肺),其大小常用顺应性表示;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、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,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。

3.胸内负压的意义:

⑴保持肺的扩张状态;

⑵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(导致胸腔内静脉和胸导管的扩张);

⑶降低气道阻力。

4.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

⑴肺容积和肺容量:

肺容积=潮气量+补吸气量+补呼气量+余气量

肺活量=潮气量+补吸气量+补呼气量

肺总量=肺活量+余气量=肺容积

⑵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

肺通气量=潮气量*呼吸频率

正常人呼吸频率12-18次/分

肺泡通气量是反映肺通气效率的重要指标。

二.肺换气和组织换气

1.肺换气:气体由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。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:⑴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;⑵气体分子的分子量、溶解度以及分压差也影响肺换气;⑶通气/血流比值是影响肺换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。正常值0.84

2.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,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,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,即在液-气界面之间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主要有:⑴降低肺泡表面张力;⑵增加肺的顺应性;⑶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;⑷防止肺不张;⑸防止肺水肿。

三.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

1.氧气的运输:氧合血红蛋白形式

2.二氧化碳的运输:碳酸氢盐(主要在红细胞内)的形式

四.呼吸运动的调节

1.呼吸中枢

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:脑桥和延髓

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,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。

2.呼吸的反射性调节

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生理性体液因子,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的必要物质。

CO2过量:麻醉、昏迷、抑制呼吸。经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作用。

缺O2只经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。

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最强>H+>O2

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