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 ·

生理学知识点归纳-第六章:消化和吸收

.神经体液调节

1.胃肠道的外来神经支配

交感神经兴奋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。

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胃肠功能和分泌。

2.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

主要的胃肠激素:

促胃液素:由G细胞分泌

促胰液素:由S细胞分泌,盐酸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的刺激因素。

缩胆囊素:由I细胞分泌,蛋白质消化产物和脂肪是刺激CCK分泌的最有效物质。

CCK主要刺激胰酶的分泌和合成,增强胰碳酸氢盐的分泌和胃的排空。

二.空腔内消化

唾液成分:含有大量粘蛋白、氨基酸、尿素、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。

作用:湿润和溶解食物;清洁和保护口腔,溶菌酶有杀菌作用;分解淀粉,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。

三.胃内消化

胃液成分:盐酸、胃蛋白酶原、粘液、内因子。

1.盐酸由壁细胞分泌,作用:①激活胃蛋白酶原,为胃蛋白酶原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,同时还可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;②杀死细菌,保持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;③引起胰液、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;④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,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。

2.胃蛋白酶原:由主细胞分泌。

内因子:由壁细胞分泌,与VB12形成复合物,以防止小肠内水解酶对VB12的破坏。如内因子分泌不足,将引起VB12的吸收障碍,结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恶性贫血。

3.胃液分泌的调节

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:乙酰胆碱、胃泌素和组胺。

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:生长抑素

消化期胃液分泌:

①头期胃液分泌: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,分泌量大,酸度高,胃蛋白酶含量丰富。

②胃期胃液分泌: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,分泌量大,酸度高,胃蛋白酶含量较头期少些。

③肠期胃液分泌:主要是体液因素,分泌量较少。

4.胃的运动:紧张性收缩、容受性舒张、蠕动。

食物进入胃排空速度:水>糖>蛋白质>脂肪

四.小肠内消化

1.胰液的分泌:

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能力最强和最重要的。

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,胰蛋白酶激活糜蛋白酶原。

2.胰液分泌的调节:促胰液素、胆囊收缩素CCK

3.胆汁的分泌和排出:

胆汁不含消化酶,起主要作用的是胆盐。

胆汁的作用:促脂肪消化;促脂肪吸收;促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;促胆汁的自身分泌。

胆盐的肠肝循环:在回肠末端。

4.小肠的运动:紧张性收缩、分节运动、蠕动。分节运动:是小肠运动的主要形式。

五.大肠内消化

1.大肠的运动形式:袋装往返运动、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、蠕动、集团蠕动。集团蠕动:是大肠特有的运动。

2.排便反射:正反馈

六.吸收

1.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。

2.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:

糖、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吸收,回肠主要是胆盐和维生素B12吸收的部位。

参与评论